企业新闻

“网界青年共筑中国梦”那个自称公益小子的大男孩儿—枫林

17358705938751.jpg

  枫林,一个爱自由的大男孩儿。其本名蒲显晨,系蒲松龄第十一代孙。他曾在1997年创建了名为“自由的家园”公益网站,以此为凭到2015年他已经热衷公益18年了。现在他是一名专注于社会救助领域研究的公益学者,在多家机构挂职顾问,并在钢丝善行团任全国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副秘书长。例如其撰写的《公益草根人士谈网络劝募效果缘何差强人》《社会救助发展三个关键字》《个案救助筹款越来越难,肿么办?》等文章得到了公益圈子内的广泛传播,以及新浪公益,南都公益的微博以及网站频道的大力推广。


  在此之前枫林还曾是一名影视人,其代表作品《老鼠爱大米MV》,《变了散了算了MV》等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少有人知的是,他还曾是《中国经理人联盟》杂志性官方论坛战略版的版主,为各企业战略发展问题出谋划策。除了这些,他在早年还曾与三杯水、KU6网、中华DV网合作,推动网络视频产业发展,还曾在媒体担任过编辑……


  他说:“我是一个很笨的人,直到那一年的那一场意外,两次手术之后,才发现,我终于开始理解上天的馈赠。人生总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改变,有些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的。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不善于交流、交谈的人。从小就是一个闷葫芦,很少玩耍,成天就是抱着书看,因此也造就了我的封闭。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开始主动地改变,比如上街头主动与人打招呼,与完全陌生的人交朋友,以及硬逼着自己开口说话”。


  翻看他的微博,满是正能量和澎湃的希望。“也许我们不是聪明智慧的人,可我们是愿意上路的孩子,只有两个行李,一份好奇,一份勇气。”可是,生活中没有真空,亦无圣地,我们能够随时感受时代的脉搏,苍生的律动。难的是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难的是岁岁年年对一个事保持恒久的激情和分分秒秒的不烦躁。


  “我们并不在意是否被人理解,但我们期待着理解的那一天。前行着,不断经历然后成长,收获,沉甸甸的……这是血与泪的洗礼。我们会告诉自己:路有多坎坷,果实就有多甜美。虽然我们不见得能够等到获取果实的那一天,但至少我们会做为先行者,探索过这一段路程。”


  枫林告诉我,人活着应该精彩些不是吗?生活中他爱好不少,喜欢话剧、电影、马术、滑雪,也喜欢摄影、制片、写作、编程、读书、绘画、登山,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的美好。


17358686851895.png

  但随着对公益事业的逐步深入,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他说只要时间允许,总会选择亲自参与项目,因为越是亲自走近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去了解他们,就越会感到肩上的责任,对于慈善公益,只要行动开始就不能放下。而且每一次身体力行慈善公益活动,我都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与满足,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我身边的人,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做慈善公益就像走在朝圣的路上,需要像坚守信仰那样去全身心投入。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受聘于某公募基金会,而以前的跨行业经历及十多年的公益实践使得其在公益领域崭露头角。从引入温暖包项目到参与策划和执行多个中央财政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从加入新浪微公益爱心团成为核心成家到成为钢丝善行团总部常务副秘书长,以及加入中国人道救援网络和卓明灾害信息中心参与国内各种灾害的救援相关工作等。用枫林自己的话来讲“这一切并非偶然,我甚至认为我以前种种的经历其实都是为了让我可以在公益事业里有所建树,我希望自己的这些积淀可以让我为推动我国公益与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全国人都沉浸在灾难所带来的悲痛中时,当时还只算“业余公益人”的枫林就已经开始策划公益活动,协同本地底组织一起号召爱心人士向灾区伸出援手。枫林说,自己能够和公益结缘,是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很喜欢帮助人,小时候我曾经和父亲一起帮助无力收割庄稼的老农下地收割,至今印象深刻。”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枫林将书里的一句名言改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业——为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奋斗。


  1997年,枫林做过一个公益网站——“自由的家园”,专门关注公益慈善事业,发布一些公益信息,并依托这个平台开展公益活动。尽管因为自己缺乏商业运营思考,所以网站最终没能持续做下去,但枫林却始终热衷公益,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


  近几年,包头相关部门或者民间开展了不少慈善和救助项目,枫林也逐渐开始在本市甚至自治区范围内独立开展一些公益项目,比如2012年就与壹基金合作在内蒙古地区为贫困学生发温暖包裹;并在2012年和2013年参与策划和执行中央财政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服务阳光计划脑瘫儿康复项目等多个项目。


  2012,枫林加入了新浪微博微公益平台“微公益爱心团”,并在上半年成为其核心专家成员,虽然是义务的,但这并不妨碍枫林的热情。


  在微公益平台,枫林日常主要精力投入最多的一项就是网络微公益项目审核与辅导。所谓的微公益,就是网友将救助项目通过网络上传平台,网络爱心团将对其审核,最后由基金会认领,通过网络影响力募集资金。


  “一些待审核的微公益项目发布过于随意,描述乱写,证实材料完全与项目无关或者严重不全等,如果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补充证实的话,就必须判定为虚假。而项目一旦通过,你就得接受各种形式的‘道德绑架’,比如捐款,推广等。”在当前的公益环境下,枫林觉得,“做一个好人或者职业公益人,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想象。世态炎凉与行善资金的捉襟见肘,往往成了民间慈善的桎梏。”


  从职业的角度来做,枫林觉得目前很多公益组织的项目策划运作不到位,意识有欠缺,存在过度滥用志愿者和有限的善款资源的情况。


  “有一个贫困小学因为基础设施非常匮乏,孩子们放假以后没什么玩的,于是就打学校的玻璃玩。于是一开学,学校里几乎没有什么幸存下来的玻璃了。某慈善组织看到了,就在每年筹集费用,为学校换玻璃,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虽然这表面上看是好事,单这样做并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这几年来换玻璃的费用足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娱乐设施,然后配合劝导,能从根本上解决假期打玻璃的问题。”枫林严肃地说,“再比如,现在各种形式的所谓探望贫困孩子的活动,活动组织方很多时候并没有想过如何把具体的救助持续下去,更没有考虑现场孩子们心理层面上的感受。造成很多孩子们认为自己被利用了,像动物园的猴子在供人欣赏,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拿到别人的善款理所当然的……再有,每年都搞植树活动,这项目本身非常有实质性意义,但问题却出在了项目的实质性产出上面———也就是树,总是不活。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坑,总是付出,却看不到结果,让人很心寒,这样社会资源和志愿者热情都平白浪费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公益服务的不专业性,只会误导民众志愿者们,打击行业热情。”


  公益需要很专业,但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枫林总愿意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有人喝不了酒,你不要去劝他喝,这就是慈善,你让身边的人也不要劝不能喝酒的人非要喝酒,这个就是倡导,其实这也还是一种慈善,不过很像所谓的公益了。当有一天通过逐步的影响,慢慢让大家都开始让身边的人不去劝酒,并以身做则的时候,此时也就是公益了。而这个时候,也就不需要由谁来刻意的做些什么,这已然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个体系就形成了,公益目标才算达到了。


  从行为到行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满怀着热情去做,但只有热情往往是不够的,你可能把好事儿做坏。包含现在各种红包捐款,以及还有轻松筹这种平台,高度活跃在网络上进行募捐,但事实上这里存在了太多的法律问题,缺乏监管等等。事实上捐款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资金只是资源的一部份,而捐款从来并不是目地本身,如果忽略了项目运作的过程,那么无论是从对捐赠人款项的的负责,还是对受助人的有效非过度帮扶,以或是对社会造成的整体影响都会可能因为正的想法却带来负的产出。


  枫林说,确实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还很年轻,还有许多路要走,要探索,更多的人还是凭着一腔热血进入这个领域,他们也确实需要逐步发展。对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这个在任何行业和时期都少不了,也不能一味着只想着解决这些问题而让那些热心的人凉了心。就如同我们现在呼吁公益行业要规范,理性,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要理性,不能只是凭着我们的热情,这里需要思考的点,需要解决的点还有很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总归要解决的问题,一定会解决的,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职业公益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时,除了用过剩的热情,还有对公益和慈善事业经营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解,已热衷公益十年的枫林希望自己今后能走得更好,“公益的实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现在更倾向于为有志或有意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个人与机构服务,帮助他们之间建立好交流,帮助他们引入先进和公益理念与合作机会,甚至资源性的扶持。我会以我的能力或我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可能把外部资源引入包头,做好自己身边的公益和慈善组织”。


  对于未来的路,枫林说,志愿者行动是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应该履行的义务,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公益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儿,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直接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无论你是自私的人,或其它什么人,行动不是为了别人,首先是为了自己。我们当脚踏实地,走到更多人的身边来,要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而不只是一时的新鲜秀。


  (内蒙古观察评论员:霍晓霞)


源码
Footer